晚上十点钟,北京来广营项目部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,甲方、监理、设计、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已经在这里煎熬了五天。这一切都因一个无法安放的“庞然大物”——重达300多吨的屋面大钢梁。
来广营项目属于拆改项目,要将800平米的混凝土屋面全部拆掉,换成重达300吨的采光屋面。然而,现场作业空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,大吨位吊车无法进场,一时间所有人都犯了难。
按计划,甲方要在去年12月30日前完成所有屋面的安装,彼时已经进入11月份,时间一天一天过去,甲方和设计单位的人每天召开方案研讨会、论证会,可是始终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。这一切,中天北京集团第四事业部技术总工郑晓东都默默地看在眼里,“可不可以考虑将大钢梁进行拆分,用小型吊车进行吊装,再用滑移轨道进行运输组装?”这个大胆的提议终于打破了持续已久,最终达成一致——就这么干。就这样,一个难倒了甲方和设计单位的大难题,被中天的技术人员破解了,一场组装大钢梁的艰巨任务就此拉开。
斗战大钢梁
从方案的提出到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,郑晓东负责组织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,而此前他在钢结构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。经过近一个月的策划、论证与准备,确定了最终的施工方案。施工前的一个晚上,郑晓东一夜没睡,因为滑移的技术要求非常高,单条滑移轨道长度达87米,如果两个轨道不在一个平行线,运输坦克就无法在轨道上行走,几毫米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大钢梁底部侧翻,带来严重后果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郑晓东连夜对整个实施方案重新进行了一次全面、彻底的论证。
第二天,公司、项目部、甲方、监理、设计单位的人员全部到现场,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,共同见证第一根钢梁的滑移,此时的郑晓东比谁都紧张。就在滑移到一半时,因为两侧滑移速度不同,造成了点位偏移,运输坦克无法行走,7吨重的大钢梁用人力挪移难度非常大,郑晓东提出使用电动葫芦进行牵引,保障两侧受力及速度均匀。就这样经过12个小时的战斗,第一根钢梁终于平稳运输到指定点位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郑晓东,心里终于升起了一股暖流。
用敬畏之心对待工作
然而这只是开始,300吨的大钢梁一共被拆分成了40块,单个构件长度约27米、重量达7吨以上,整个施工工期要持续20天。白天郑晓东和生产组、安全组的同事坚守在现场,时时跟踪,施工过程中遇到设计图纸问题,他及时联系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变更;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,郑晓东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核对白天的施工细节,拆分后的钢梁组装是否准确?是否超出规范要求?受力情况如何?每天晚上郑晓东都一遍遍地核对着、计算着。
此时年味渐浓,项目上的同事们已经开始陆续回家过年,郑晓东的假期还遥遥无期,他依旧坚守在项目上,和大钢梁斗战到最后,一块块大钢梁从吊装、运输、安装到焊接,每一个环节都要零失误,才能确保后续的拼接组装顺利进行。终于,腊月二十二,这个被分割的大钢梁全部在屋顶组装拼接完成,煎熬了两个月的郑晓东终于如释重,踏上了归乡的旅途。这一年,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被甲方评价为A级技术总工,中天人超群的技术能力也让甲方刮目相看。
稻盛和夫在《活法》中讲到:“工作现场有神灵,当我们用敬畏之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神灵就会出现,帮助我们达成目标,要努力到让老天爷都感动的出手相助的地步。”
唯至拙能胜至巧
“晓东是我见过的最爱岗敬业、最负责任的员工。”这是项目经理吴良龙对郑晓东的中肯评价。郑晓东2015年加入吴良总的团队,至今已经跟随吴总九年,做了七个项目。从施工员到技术员,再到技术总工,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,他都极度地认真、负责,并且积累了扎实、深厚的基本功。他为人沉稳、性格随和,无论多忙、多累,只要是分给他的工作,他从不计较和抱怨,项目同事需要帮助时,他也从不推辞,总是非常耐心、细致地给大家解答。白天,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被各种事情分散、占据,只有晚上夜深人静、没人打扰的时候,他才回到办公室,坐在电脑前认认真真地审核技术方案,“勤能补拙”是他的职场哲学。郑晓东说:“技术总工的岗位责任重大,所有方案都要走在前边、想在前边、计划在前边,虽然辛苦,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,就要安分守己、守住本心。”
唯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。有些人,或许走得慢一些,或许看起来笨一些,却往往能够一鸣惊人,大放异彩。可见,人在职场,若能守得大拙,定能得大巧之利。